首页

首页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4年度校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8 点击量:

 

内医教发〔2024〕67号

关于开展2024年度校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内蒙古医科大学“十四五”专业建设与本科生教育发展规划》(内医党发〔2022〕87号)文件精神,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学校决定开展2024度校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业核心课程群项目立项建设

(一)建设目标

以培养医学生具备面向“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理疗、健康养生”等知识能力素养为目标,以提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抓手,学校决定分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 建设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的线上核心课程群。

(二)申报课程范围及要求

1.纳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2.申报的课程必须是执业护士、执业医师(含公共卫生、临床、中医、蒙医、口腔)考试的核心课程。

3.申报课程负责人为我校在职教师,原则上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4.课程教学团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师德师风,近3年未出现教学事故或教学违纪行为;具有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清晰的建设思路,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按时保质完成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意识强烈、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能够充分开展智慧教学改革与应用,持续推动课程更新和应用推广工作。

5.申报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全过程,在课程思政中创造性地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课程内容包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以及考试题型。

6.已获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一流课程的不能再次申报。

(三)材料上报

课程负责人填写专业核心课程群立项建设申报书(附件1)(一式五份)上报教务处,并进行线上填报,操作指南见附件7。准备不超过5分钟的课程申报PPT,线下评审时间另行通知。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立项建设

(一)建设目标

遵循新时代信息化教学规律,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实验教学进行融合创新,构建虚拟仿真与现实实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完整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建成一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提高一流课程建设水平。

(二)申报课程范围及要求

1.纳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

2.应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着力于还原真实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原理、操作环境及互动感受

3.应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符合实验教学培养目标,纳入本专业教学计划,不少于2个课时。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

4.申报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须具有原创性。做好查重工作,不得与已被认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一流课程重复或雷同。仅拥有实验软件系统使用权的项目,或者购买实验软件系统使用的,不在申报范围内。

5.申报课程具体类别与方向参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附件2)。

6.申报项目负责人为我校在职教师,原则上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7.已获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一流课程的不能再次申报。

(三)材料上报

课程负责人填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附件3)(一式五份)上报教务处,并进行线上填报,操作指南见附件7。准备不超过5分钟的课程申报PPT,线下评审时间另行通知。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

(一)建设目标

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开放共享,充分调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质量。

(二)申报课程范围及申报要求

1.纳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理论课程。

2.申报课程负责人为我校在职教师,原则上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对信息化教学和课程改革有较高热情,能够依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将知识碎片化进行重新设计编排,能够合理运用智慧教学辅助工具组织教学。

3.申报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保证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改革。

4.课程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重点难点突出、深度广度适当。线上资源充足,更新及时,知识讲解充分,线下活动多样,能够检验、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课程线上线下的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完整有效,线上和线下教学过程评估充分。

5.已获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一流课程的不能再次申报。

(三)材料上报

课程负责人填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申报书(附件4)(一式五份)上报教务处,并进行线上填报,操作指南见附件7。准备不超过5分钟的课程申报PPT,线下评审时间另行通知。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试点运行课程

(一)建设目标

为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推动我校的“课堂革命”,落实“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为我校教师参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提供支撑。

(二)申报课程范围及申报要求

1.具有线上教学资源,并已获批自治区级、校级的一流课程。也可以基于国家级、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申报。

2.计划开展混合式教学方式授课的教学班学生,总体上应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混合式学习经历或对混合式学习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使用意向;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完成线上学习和各种互动交流活动。

3.申报课程要基于网络课程平台,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实现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及考试。

4.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制订教学大纲,单独设计教案,教务处给予适当的运行经费。

(三)材料上报

课程负责人填写线上线下混合式试点运行课程申报书(附件5)(一式五份)上报教务处,并进行线上填报,操作指南见附件7。准备不超过5分钟的课程申报PPT,线下评审时间另行通知。

五、其他要求

1.以教学单位推荐为主,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研讨,确定立项建设名单。原则上课程负责人和团队主要成员只能参与申报1门课程

2.课程一经批准立项建设后,课程负责人不得随意调整,如有特殊情况,确需更换的,须由原课程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交所在单位审核后,报教务处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3.各教学单位在2024年11月1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5(盖章一份)报送教务处,提醒课题负责人于2024年11月1日前完成线上申报并提交,准备不超过5分钟的课题申报PPT,线下评审时间另行通知。

联系人:许涛   联系电话:6657007(85007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

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申报书

5.线上线下混合式试点运行课程申报书

6.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

7.线上填报操作指南

教务处

                      202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