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思政发力”—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教学展示
(第三期)
课程名称:药物化学
主讲教师:赵岩
所在学院:药学院
主讲教师简介:赵岩,博士研究生,现为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获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坛新秀”称号,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工科组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微课教学大赛二等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专业教育组一等奖、最佳教学设计奖。
一、教学内容
1、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2、干扰病毒核酸复制药物分子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3、代表药物的结构特点与作用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说明抗病毒药物按照作用机制的分类;理解代谢拮抗原理的概念;认识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并利用代谢拮抗原理解释这类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基于代谢拮抗原理设计药物的思路,并能根据机制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抗病毒药物分子的设计。
【课程思政目标】
1.结合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学习并体会伟大的抗疫精神,使广大学生树立以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2.通过抗病毒药物设计思路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课程思政内容
1.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手段,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过程中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同时,药学工作者第一时间投入到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研发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课程教学中以上述背景导入,介绍目前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的进展,让学生感悟伟大抗疫精神;向学生传递作为一名药学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投入到药物研发和药学服务中,为人类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2.从抗病毒药物的分子设计这一知识点引入抗新冠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的设计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解析药物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建立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通过课后科研文献的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交流方式开展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是否达到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2.启发式教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逐级递增、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及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掌握知识。
3.混合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伟大抗疫精神和使命担当等经典案例与课程基本内容相融合;把创新精神加入到药物研究的思维中,依托“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持续开展教学活动。
五、课堂风采展示









六、教师寄语
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开始,全国人民举国同心,共同抗疫。作为一名药学人,我们能在这场“战疫”中做什么贡献呢?我想“研发普惠良药,贡献幸福生活”是最好的概括。
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抗新冠病毒药物用于临床,其中也包括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品种。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比我们想的更快,需要不断研发更有效、更便宜、更优质的抗病毒药物;也需要高质量的药品生产、高效率的医药商业、严格的药品监管、专业的药学服务,这就是我们药学人的责任与使命。
—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