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教务动态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关于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督导的反馈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16 点击量:

一、线上教学运行总体情况

1、第一周督查了来自第一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蒙医药学院等10个学院的73门线上课程,在前期教师们的精心准备下,学生们线上参与度较高,好多门课程都是100%到课,在线课程总体运行良好。线上建课较为完善以及与学生互动较为突出的课程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急救医学》、《临床基础检验学》,基础医学院的《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等课程。

2、第二周督查的112门课程,师生们对线上课程学习已经有所适应,教师们准备的更为充分,学生们线上参与度也相应提高,好多门课程都是100%到课,在线课程总体运行良好。这周督查的建课比较完善、学生响应度高的线上课程有:基础医学院的《生理学》,中医学院的《中医诊断学》,计算机信息学院的《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等课程。

3、第三周督查的基础医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等9个学院,校本部外8家临床教学单位的59门课程,这些教学部门的授课教师们能够通过录制的线上课程开展教学,学生们也能够在线上参与学习,在线课程总体能够正常运行。在这周教学督查中,课程建设比较完善、学生响应度高、表现比较突出的线上课程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急救医学》。

4、第四周督查的校本部11个学院、4家临床教学单位的47门课程,这些教学部门的授课教师们能够通过录制的线上课程开展教学,学生们也能够在线上参与学习,在线课程总体能够正常运行。

5、第五周督导专家浏览校本部外16家临床教学单位的建课和开课情况,除巴彦淖尔临床医学院、通辽临床医学院未开课,呼市第二医院传染病类课程暂缓开课外,其它14家临床教学单位均能够按照学校关于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整体部署和安排,认真组织授课教师们通过录制的线上课程按照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实时开展教学,学生们也能够在线上参与学习,在线课程总体步入常态化运行。从校本部外16家临床教学单位线上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第一临床医学院投入的线上教学教师人数、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人数均为最多。且线上课程能够以团队建课,如: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和诊断学课程教学团队等,这种建课方式,如果做好线上课程的顶层设计,能够集中学科优势、拓展资源、有效发挥团队合力,值得推广。

第六周督查了来自第一临床医学院、内蒙古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等7个学院的40门线上课程,这一周线上课程运行平稳有序,授课教师们能够通过录制的线上课程按照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实时开展教学,学生们也能够在线上参与学习,在线课程总体已步入常态化运行。

二、线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线上课程还没有让学生形成课前签到的习惯,平台上的数据是叠加的,如果学生当日不点签到,仅靠任务点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当日学习访问量很难准确的确定到课学生数。另外,大部分教师对平台的很多功能还没有充分利用。

2、校本部有些线上课程引入了优质资源的音视频课件、配合自建的PPT等相关教学资料,教师教的内容较为齐全完善;但是由于尚未建班(或设置为默认班级,指代不明确),学生们学习的动态过程在学习通平台上无任何显示,线上课程中看不到学生们对该课程的学习记录,如:学生签到、线上访问量、平均观看时长、线上通知、线上作业完成情况、师生线上互动交流以及学生成绩管理等均显示为空白,整体教学环节不够完整。如药学院有些教师构建的《有机化学》课程,或许是这些教师同时使用了别的系统与学生沟通交流(如微信群、腾讯等),尚未可知。

3、有些应用校外优质资源音视频课件进行教学的公共课,如“创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课程,线上课程建设内容比较丰富完善,该课程本校代课教师团队共有11人,为2019所有专业学生进行授课,但是通过对该课程所有带课教师逐个在线督查其教学情况,除外部引入课程的教学信息外,看不到任何本课程带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痕迹。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与这些教师似乎无关,学生按课表时间自由学习,教师放任管理,系统平台所涉及到学生管理的模块上,如学生签到、课堂活动、师生讨论答疑、线上通知、线上互动等均无记录,整体教学环节不够完整。

4、线上课程以团队建课、且教学团队人数较多的课程,由于带课教师每人分章节授课,各自为阵,承担的课程主干内容都能够及时上传,但是近期授课的有些章节并没有相关参考资料和网络连接资源,线上课程未做相应更新充实,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5、部分课程引用外校资源,极少对自身课程内容的建设,缺乏对线上课堂的有效组织。如19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组织行为学》课程,18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6、有些课程视频录播声音偏低,地方口音重;有些课程PPT字体太小,页面选色对比度低,易导致视觉疲劳。

7、线上教学方式,在任务点完成率和学习访问数量上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与学生们刚开始进行线上学习时感觉新鲜刺激,逐步到现在的渐显疲惫,以致学习惰性增强有关,如果不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教学质量也可能没想象的那么完美。

8、在学校解决了授课平台、教育信息技术使用、排课表、教师培训等问题后,广大授课老师是否能够发自内心地转变教学理念,主动自觉地投入这种线上教学模式之中是最大的难题,线上课程形式虽然基本到位,但是这些课程普遍存在建设不规范、项目模块不完善以及平台模块功能应用不熟练的问题;线上课程内涵质量建设目前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这是个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

9、从线上课程运行几周的情况看,有一些共性的问题:①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有显著不同。如:教师的语速、对线上教学节奏的把握等,对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影响较大,部分教师还未能快速适应线上教学要求,教学效果还不理想。②线上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不适应线上讲课速度和任务要求,学习兴趣逐步减低,惰性有所滋长,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习效果。

10、目前在学习通系统平台中,学生通过音频录制课程的线上学习缺乏现场感,授课时段对学生的约束性较小,加上多数课程授课教师对平台模块功能的应用不充分,师生互动交流不足,学生的到课情况、任务点完成情况、讨论发言情况等普遍不够到位。

11、通过浏览校本部外16家临床教学单位的线上教学,发现了一些问题,已通过实践教学部对他们进行了反馈,各家教学单位也进行了及时回馈。共同存在的问题是:①学校课表上提供的教师与实际授课教师不一致。因为多数单位都是使用教学管理人员的名字报备学校教务处,实际上课时,每个单位按照学校教学计划,重新编制了相应课表。经在系统平台抽查核实,各单位实际上课时间、授课教师与其课表一致。②这些教学单位除少数单位的建课情况较好外(如第一临床医学院、内蒙古临床医学院),大多单位课程建设都比较简单,只有录课音频或PPT,其它模块内容较少或完全空白,教学内容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线上学习的需要。③各个单位的线上课程普遍存在学生管理不到位,师生交流互动情况较差的问题。

12、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除第一临床医学院提供了实际运行课表能够与学校课表对应找到相应课程外,由非本部和附院外其他教学单位开出的临床专业课平台上要么没建课、要么找不到,没法督查。如: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学》,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学》,内蒙古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外科学》,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护理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康复医学概论》等课程。

三、几点建议

1、敬请相关管理部门关注一下校本部以外各临床教学单位的线上课程教学情况。整体上,线上课程的项目内容仍需进一步完善。

2、加强开展网上在线教学培训,帮助广大教师适应新型教学环境、掌握在线教学技能、提高在线教学效果。

3、线上开课教师需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加强与学生的线上互动,如组织线上讨论、答疑辅导、布置在线作业,进行在线测验等学习形式考核督促学生,服务学生在线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挑战性。

4、部分老师录课质量不高,建议在语言表达上更生动些。

5、授课教师检查到授课教学内容录音效果不理想的要及时更新并重新录制,对有些课程完全引入外校视频资源的,建议注明出处,适当补充自制的教学录音或视频资源作为补充内容。

6、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是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网络科技和网络视觉艺术美学、再加上专业课程内容的完美结合。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课程团队,由各专业教研室牵头,建立一个丰富的知识数据库,给学生提供课内学习外的一些资源,而不是任由授课教师单打独斗式的建课。

7、部分课程教学资源亟待完善,建议及时补充教学资源,课前发布线上课堂学习指导和签到,给予学生课前提示和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增加与学生互动环节。

8、建议多位教师授课的课程在课程主页中增加授课教师安排,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团队与授课内容相对应。

9、加强系统平台应用的技术指导,激发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责任感,不断提高广大授课教师系统平台的应用水平,改善学生的“体验感”,提升在线教学的“到达率”。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技术只是外壳,真正的在线教育质量需要由内而外的突破,内涵比形式更为重要。

10、线上课程比较合理的时长应该是30分钟左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每一门课程不能是“单兵作战”,应体现整个学科教学团队的协作力。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要求必须非常严谨,应由有经验的学科教师先进行集中备课,整理关键知识点,再由几位中青年教师针对线上课程特点进行再梳理,录制出生动易传播的网课。善于利用“教学立方”发起众答、课堂小测、直播间语音以及白板书写或聊天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交流。

教务处

2020年4月16日